陈宜瑜: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财政投入将达120亿元

陈宜瑜: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财政投入将达120亿元

Year:    2011

CAM-Net Digest, Vol. 8 (2011), Iss. 5 : p. 6

Abstract

作者:操秀英
“如果政府预算能够获得全国人大的批准,今年自然科学基金的国家财政投入将达到120亿元,比去年增长近20%。”每年采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他都是用不高的声调,不缓不急的神情,不同的是,他说出的这个数字总在不断增加。

去年,基金委对全国1848个依托单位提出的11.9万余份各类申请组织科学遴选,择优资助了全国1166个依托单位的各类项目26633项,完成96.8亿元的资助计划。

“国家投了这么多钱,我们都做了什么?起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始终考虑的事情。”陈宜瑜说,“‘十二五’期间,我们最大的思考是,如何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力、更加开放的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制。”

“十一五”科学基金财政投入是“十五”的3倍

过去5年,科学基金运用国家财政投入超过300亿元,这一数字比“十五”增加两倍。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有授奖项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所有授奖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大部分授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也都得到过科学基金的连续资助。

“‘十一五’期间,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金管理体系,保证快速增长的科学基金能产生更大效益。”陈宜瑜说。随着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公布实施,科学基金的管理有了法律规范。

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基金实施25年来的首次总体绩效评估——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也于去年启动,预计评估工作将于今年6月份前完成。

坚持“三个更加侧重” 不断完善科学基金资助模式

“未来5年,我们将突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同时紧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推进创新人才资助培养。”陈宜瑜说。

“科学基金资助的原则是不能让学科有短板,我们每年都在进行调研,比方说,目前学放射性化学、核物理的人不断减少,这两个领域已经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针对这样的薄弱学科,我们在立项和资助上就要适当加强。”

其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仪器的基础研究。“我们的任务不是做仪器,而是为科学家们提供其实现某个目标所需要的工具。6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工具,我们国家的科研发展到现阶段,也需要有自己的工具,才有机会实现突破。”陈宜瑜说。据悉,科学基金今年将有10亿元用于这项工作。

与此同时,同一个课题申请从不同渠道申请名目繁多的项目,科研人员疲于奔命应付各种验收的状况“十二五”期间或将有所改变。陈宜瑜透露,今年,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执行期从3年延长到4年,重点项目从4年延长到5年,单项平均强度分别由2010年的34.7万元和221万元提高到60万元和300万元,“随着经费的增加,科学基金将适当延长项目的资助周期,提高资助强度,我们将努力缓解科学家“多头申请”的压力,保障他们安心、专心、潜心科研。”

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科学基金今年也将适度提高资助强度,扩大资助规模,使青年科学基金平均强度达到25万元,进一步提高资助率,并加强战略规划,努力培育创新团队。

建设有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任重道远

“从影响力、工作范围、承担的任务、运行机制上看,我国科学基金与国外确实有一定差别。”陈宜瑜说。例如,许多国家的科学基金是以人员经费支持为主,研究经费由研究单位自己筹措,更多关注的是支撑条件和平台,实际上是以人才和平台为主体。又比如美国,科研活动的支持是多元化的,卫生、航天、农业都有自己的资助系统,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每年只有六七十亿美元的经费,但承担着统筹平衡整个国家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使命。

我国科学基金侧重于项目支持,而且要保证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事实上承担着支撑中国基础研究队伍整体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者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美国NSF项目主任几年一换,项目主任做了基金工作之后,还可以回去继续做教授,就业非常容易,而且拥有基金工作经历,很受科研机构的欢迎,而此举显然不太符合我国国情。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制,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需要研究科学本身的规律,再结合我国国情。”在陈宜瑜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与科学基金整体运作模式、运行机制息息相关,涉及到事业单位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

“我们希望即将完成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能从历史的角度全面总结科学基金的突出作用和成功经验,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提高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他最后说。

You do not have full access to this article.

Already a Subscriber? Sign in as an individual or via your institution

Journal Article Details

Publisher Name:    Global Science Press

Language:    Chinese

DOI:    https://doi.org/2011-CAM-16199

CAM-Net Digest, Vol. 8 (2011), Iss. 5 : p. 6

Published online:    2011-01

AMS Subject Headings:    Global Science Press

Copyright:    COPYRIGHT: © Global Science Press

Pages:    1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