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CAM-18-5, author = {}, title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公众应关注科技成果而非科学家}, journal = {CAM-Net Digest}, year = {2021}, volume = {18}, number = {5}, pages = {2--2}, abstract = {

近几年,科技议题时常进入社会领域并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科学家也成为公众品头论足的对象。在大科学时代,特别是在新媒体的加持下,象牙塔中的科学家走到了聚光灯下。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走进公共舆论场,这一现象对科学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科学家该如何应对?媒体在其间又该如何扮演好角色?就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

《中国科学报》:科技界的议题越来越容易“破圈,被带到公共舆论场,受到公众的评论,你认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袁亚湘:我想应该是好事。首先,这表明公众对科学技术很关注、也感兴趣。这也说明公众认为科技相当重要。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很高兴看到科技方面的议题受到公众关注,这既肯定了科技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科技的巨大影响力。

当然,处理这类事情必须要非常小心。针对科技方面热点话题以及敏感话题,如何纠正一些错误的观点、澄清事实、消除误解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科学家非常希望看到通过科技方面的热门话题激起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重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利用公众广泛关注的科技界的热点议题,科学家借机传播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让公众了解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重要意义。热点议题为科学普及提供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科技议题被带到公共舆论场这一现象是否为科学共同体必须要面对且适应的现实?

袁亚湘:这个显然是必须要面对的。我们没法逃避,也不应该逃避,而是应该积极面对。时代在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新媒体等发展日新月异,人和人之间交流,特别是年轻人互相之间的交流更加依赖新媒体等线上的传播。科技议题被带到公共舆论场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我们应通过媒体等各方面的渠道,进行解释和引导。

《中国科学报》:面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公众,科技界需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吗?用什么方式方法回应?

袁亚湘: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也注意到,近期网络上有不少关注科学家工作的事例。有些一线科学家工作很忙,可能的确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回应。网上给出的一些信息又可能不是那么准确,导致信息失真,没能把真正该让公众知道的知识、背景、事件告诉公众。

我认为,媒体应该采访真正权威的专家。科学技术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领域,科学家大多不愿意对热点问题轻易进行评述。

不少媒体朋友对我抱怨说很难请到科学家发声,我想主要问题是媒体没找对人。遇到热点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听取真正权威而且热心做科普的专家(这样的专家还是有的)的意见,真正能够把相关事情介绍得清清楚楚,给公众一个准确的介绍,这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希望媒体能够重点介绍热点事件背后的科学技术问题,包括与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事件涉及的科技成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等。我呼吁媒体不要去炒作科技事件,更不要像炒作演艺界的明星那样去炒作科学家。希望媒体的朋友记住:科技热点是科学技术成果而不是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新媒体时代,科学家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网红,拥有粉丝、被立“人设或是遭遇误解,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袁亚湘:在一些重大的、公众广泛关注的科学事件中,有些科学家可能会被公众误解,我觉得这很正常。我认识的一些科学家对自己遭遇误解这一事实能接受。事实上,任何人都可能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被误解。遇到这种事情,做科普还是很重要的。公众之所以会有误解,就是因为对所关注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或者由于信息不充分而产生一些猜疑。

公众也要理解科学家关注的和专长的是科学问题,而不是行政决策。我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来为科学家说话。我也希望,媒体在宣传这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也应该理直气壮地保护科学家,尽量不让他们受到误解。

《中国科学报》:在科学与社会沟通、互动的过程中,你对科学家、公众、媒体分别有怎样的期待?

袁亚湘:对科研人员的期待,首先是要有使命感,要重视科普。科研人员不要认为科普不是自己的事情。对公众的疑惑,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解释。科研人员要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当作自己的责任。希望公众在关注科技事件的时候,能够通过这些事件了解事件相关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搞清楚事件背后科技成果的具体内容、这些成果的潜在应用和意义。把注意力放在了解成果本身上,不要去关注科学家。

希望媒体在报道科学问题时也要关注科学问题本身而不是科学家,不要用报道娱乐新闻的方式去报道。记住:科学家不是演艺明星!

还有,报道科技进展要实事求是,不要浮夸,不要拔高,不要吹牛。华罗庚先生曾说“快发表,晚评价。不要科技成果刚一发表就大肆宣传。学术成果的评价还是留给学术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媒体不要做它不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媒体报道科技进展应该重点介绍科技成果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不要强调成果发表的刊物。

}, issn = {}, doi = {https://doi.org/2021-CAM-19695}, url = {https://global-sci.com/article/75091/%E5%85%A8%E5%9B%BD%E6%94%BF%E5%8D%8F%E5%A7%94%E5%91%98%E3%80%81%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E9%99%A2%E5%A3%AB%E8%A2%81%E4%BA%9A%E6%B9%98%EF%BC%9A%E5%85%AC%E4%BC%97%E5%BA%94%E5%85%B3%E6%B3%A8%E7%A7%91%E6%8A%80%E6%88%90%E6%9E%9C%E8%80%8C%E9%9D%9E%E7%A7%91%E5%AD%A6%E5%AE%B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