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CAM-11-17, author = {}, title = {林家翘:跨界天才,天生骄傲}, journal = {CAM-Net Digest}, year = {2014}, volume = {11}, number = {17}, pages = {5--5}, abstract = {

这位跨界天才,一生横跨多个领域,在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用“Born to be proud”(天生骄傲)这句话来形容林家翘似乎相当合适。

这位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的科学界泰斗级人物,曾在拜访自己的老朋友、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时说:“咱们又有几年没见啦,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

他是跨界天才,一生横跨多个领域,在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86 岁高龄时,主导建立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并亲自选定将理论生物学中的“蛋白质折叠”作为研究领域。

其弟子、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柳表示:“老师最重要的头衔是应用数学大师。
可以说,是应用数学串起了他的学术生涯,让他在不同的学科游刃自如。”

林家翘的一生,堪称璀璨。1916 年生于北京,193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4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1947 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 任教,并最终以荣誉教授的身份退休。自1951 年起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62 年起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林家翘是科学史上的传奇人物冯•卡门的弟子。刚入师门不久,导师就为他指定了博士论文题目。那是物理学巨擘海森堡一篇关于湍流的论文留下的“尾巴”。

湍流是流体(水、空气等)的一种流动状态。在经典物理中,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参数,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将在何时出现在何地。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在湍流的混乱和互相扰动中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使湍流的世界犹如高速路上汽车的运动一样清晰明了、简洁有序。

海森堡的论文即是对湍流运动中重要方程的求解,但是他却有重要一步未能完成——没有解决平行流的“不稳定性”问题。这导致他的理论一直存在争议。

林家翘的任务则是:彻底解决海森堡遗留的问题,结束争议。

到1944 年,林家翘博士毕业时,已经完成了3 篇论文,彻底解决了海森堡遗留的问题。海森堡本人也兴奋异常:“不是有人批评我的论文吗?现在一个中国人给我解决了!”

大师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年轻人林家翘搞定了。他自此名震江湖,成为科学界赫赫有名的C.C.Lin(林家翘的英文名字是Chia-Chiao Lin),也获得了“不稳定性先生”的绰号。

林家翘确实不喜欢“稳定”,总是追求科学的“时髦”。从上世纪60 年代起,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创立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克服了困扰天文界 数十年的“缠卷疑难”,并进而发展了星系旋臂长期维持的动力学理论。在应用数学方面,他发展了解析特征线法和WKBJ 方法,成为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

在其人生的最后岁月里,他还在忙着撰写修改关于蛋白质结构和细胞凋亡问题的研究论文。一次次成功跨界的背后,是他的天才禀赋和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

以骄傲和自信著称的何炳棣对林家翘倍感钦佩。何曾回忆指出,1933 年至1934 年,一年级新生林家翘选修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季终考试时,萨本栋和 同仁研究某试题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翘能否选最简洁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意料,“比预想的答案都要高明!”

而这位天才的严谨也让他身边的人印象深刻。其助手刘俊丽的一项职责是为林家翘做一些书面记录。林家翘有时自己手写草稿,交由刘俊丽录入。每次林家翘都对电子文档检查很多遍,字母的大小写和标点符号都要无误,虽然其中很多内容不是发给别人看的,只是给自己留存。无论工作还是业余生活,吹毛求疵般的严谨已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喜欢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特别喜欢《论语》,购入了多个版本,包括外文版,还会比照翻译版与原文有无出入。

晚年的林家翘深居简出,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但在卧床不起之前,他坚持出席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每周的讨论班,不论刮风下雨。人们常常看到他的轮椅准时出现在走廊里。他听完别人的讲座会参加讨论,持续时间通常有两三个小时。

如果觉得一件事情是错误的,林家翘会直截了当地说是“totally nonsense(完全没有意义)”。

直言不讳甚至不近情面的另一面是林家翘的人格魅力。他轻易不在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上署名,只要他认为自己的贡献还没达到联合作者的程度。洪柳说,自己有四五篇论文是在林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其他老师也有类似的文章,但林先生隐在后面。

他曾让刘俊丽去借来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中小学教材,自己研究。“他非常关注中国的教育。他回国来创办数学中心,就是想为中国的教育做一些事情。”刘俊丽说。林家翘2002 年回到清华,成为继杨振宁之后第二位受邀回国的世界级学者,建立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并致力于以应用数学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

该中心主任雍稳安表示,回国这么多年,林家翘把国家发的生活费全部捐了出来。2007 年,他还把一笔大概有400 万元人民币的款项捐给了数学中心,那是他卖掉了在美国的全部股票。

“对他来说,没有金钱的概念。他根本就不想这些。”雍稳安说。有一次,雍稳安同林家翘谈话时发现,这位在数学方面的天才,居然把自己捐钱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他痴迷的永远是自己的学术。在生命的尾声,林家翘仍在尽量思考和工作,因为对于他来说,“一天不作研究都不行”。


}, issn = {}, doi = {https://doi.org/2014-CAM-15342}, url = {https://global-sci.com/article/77095/%E6%9E%97%E5%AE%B6%E7%BF%98%EF%BC%9A%E8%B7%A8%E7%95%8C%E5%A4%A9%E6%89%8D%EF%BC%8C%E5%A4%A9%E7%94%9F%E9%AA%84%E5%82%B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