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CAM-9-16, author = {}, title = {“万人计划”即将实施 中国顶尖人才格局渐成}, journal = {CAM-Net Digest}, year = {2012}, volume = {9}, number = {16}, pages = {5--5}, abstract =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酝酿已久的国内人才“万人计划”已获得国家批准,即将发布实施。该计划面向国内,中国顶尖人才的“千万”格局渐成。
避免高校名额“分肥”
日前,中组部人才局副局长宋永华在上海参加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交流会时透露,为了兼顾国内国外人才资源,中央已经决定实施国内人才计划,简称万人计划。“万人计划已经中央领导批准,在近期发布实施。”
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万人计划更侧重对中国问题深有研究的急需人才。“由中组部负责评选,对标国际,不看学校背景,看个人成果。”
田国强强调,要保证计划实施,宜采取国际同行评审制度,避免高校对名额“分肥”。
不久前,武汉大学原校长、知名教育改革家刘道玉,就批评当前高校的人才评选问题。他说:“很多学者进不了长江学者,就巧立名目,搞了一些以名山秀水为名的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天山学者,名号有38个之多。用名山秀水命名学者,改变了实质没有?没有,他们还是原来的学者。”
行政亦需接轨国际
上海财经大学为此还在全国率先创设了“常任轨”制度,依据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对海外引进的“常任轨”老师进行三年中期考核和六年终期考核。
经过7年努力,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国际顶级论文发表数跃居前列,科研课题也明显增加,近期还成立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探索创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体制机制。
除了吸引人才,如何“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人才也是个考验。北大副校长海闻认为,人才与国际接轨的同时,高校行政系统也必须跟国际接轨。“让海外回来的学者感觉到行政系统是为他们服务的,而不是成为他们的管理者或障碍。”
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则建议,在引进人才思路上还要创新,现在各种人才计划思路相似,即政府制定人才标准,然后审查挑选给经费。他支持广义上的人才,像马云这种富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的创业人才,也需要国家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