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CAM-6-20, author = {}, title = {北京24年培养两万余名博士后 居全国首位}, journal = {CAM-Net Digest}, year = {2009}, volume = {6}, number = {20}, pages = {6--6}, abstract = {
24年来,北京地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22000余人,目前有在站博士后7200余人,均位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9月24日发布以上信息。1985年,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邓小平同志决策,我国博士后制度开始实施。24年来,北京的博士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高层次人才,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北京市市属4所设有流动站的高校中,152名博士后出站后留在了本校工作,其中,56%已被评为教授和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的博士后韩德民、张亚卓等人,目前已担任了学校附属医院或研究所的领导。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有18名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本院工作,且全部获得副高职称,成为本单位科研骨干。
据介绍,24年来,博士后在首都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博士后在站期间人均承担项目课题2到3项,其中40%为国家级项目;人均在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30%为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
此外,博士后项目成果向生产和应用的转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博士后姜传胜在站期间完成了“城市典型公共场所环境安全隐患评价技术及控制对策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博士后朱伟研究成果“地铁人员疏散计算机仿真模拟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被北京市地铁设计研究所采用,在北京地铁的运营安全和客流预警、疏导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等。
北京人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使博士后制度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北京市计划于年内开展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试点工作。
据悉,目前北京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站规模也已居全国首位。据统计,目前北京地区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4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覆盖了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等12个门类;在军队、企业、科研型事业单位、园区等地设立了192个工作站和54个园区企业分站,涉及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现代农业、管理教育、经济金融等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