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CAM-5-1, author = {}, title = {张伟平院士:随遇而安快乐几何}, journal = {CAM-Net Digest}, year = {2008}, volume = {5}, number = {1}, pages = {5--5}, abstract = {
院士感言
- 下一步?随遇而安,继续做数学。学习陈先生,少讲点主义,多做点实事。
- 我还年轻,要向老一辈数学家学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中国数学付出努力。
- 陈省身数学所还要继续促进学术界的交流,服务南开,服务全国,服务世界,为数学的发展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
- “院士”来了就来了,不是一个转折点,心态要好一点。
- 如何静下心来,把学术继续提高,是我的首要问题。
院士风采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张伟平生于1964年,在中国数学界和天津地区的院士中,都是最年轻的一张面孔。
但这并非张伟平首获院士头衔。早在6年前,他37岁便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最年轻的中国籍院士。
“风景的背后还有风景”,张伟平喜欢这样描述数学的美妙。
但对前往祝贺新院士的朋友,他幽默地形容,“好像是捡了个皮夹子似的”。
张伟平的研究领域,是整体微分几何中的阿蒂亚-辛格指标理论,这一理论是数学进入20世纪后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他在60余篇论文中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多方面成果。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齐格,称其为“精细化指标理论和谱理论领域的一个领袖”。
“治学严谨的学者,令人愉快的合作者,绝好的朋友,当然还是一个超级影迷”,是数学家戴先哲深思熟虑后,对十多年的事业伙伴张伟平的评语。这位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数学系教授,受张伟平的影响,又到南开担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他们提出的“高维谱流”,成为国际上若干重要工作的出发点。
“那是我在南开最快乐的一天。”毕业多年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韩飞仍对导师的一次表扬念念不忘。受教于张伟平,他找到治学做人的榜样。
硕士期间,韩飞向张伟平报告一个想法,学生在黑板上演算,老师同时在草稿纸上算,一丝不苟,互相验证。算到柳暗花明之处,师徒会心一笑,“那个表扬使我倍受鼓舞”。
韩飞自豪地说,这次当选院士是对老师“一流学术和高尚师德的肯定”,同学们都喜上眉梢。
适逢“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逝世三周年,院士增选传出一段佳话——两位数学院士均出自他创立的研究所。
对此,张伟平说:“感谢中国数学界对陈省身数学所的支持。在新的形势下,我一定不辜负陈先生的期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喜欢的数学上来。同时协助龙以明院士,搞好南开数学学科的建设。”
陈省身之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认为,一个小小的研究所里已有三位院士,很了不起。“我相信陈先生现在一定在微笑。”
“张伟平”,是陈省身一提起就会面带微笑的一个名字。
1988年,从中科院数学所毕业后,张伟平在硕士导师虞言林教授的推荐下,考取南开数学所的博士生,成为陈省身最年轻的关门弟子。
1990年,陈省身写了一封推荐信,通过公派留学,把显露数学才华的张伟平送到法兰西学院院士比斯姆特的门下。美国《数学评论》评为“深刻”的“比斯姆特-张定理”由此问世。
1993年,张伟平在法取得博士学位,前景可期。陈省身却一度十分紧张。“他是不需要找工作的”,受到两位数学大师赏识和栽培的年轻人,自然不乏外国数学机构的邀请。
但张伟平如期回到母校南开。在这里,他从月薪二百多元的助教做起。
他记得留学时期收到陈先生的一封信,写着一句话:“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值得短期的牺牲。”
陈省身2004年初逼着张伟平“服兵役”,出任自己视若子女的南开数学所的所长。生性自由的张伟平无奈受命。
是年底,先生与世长辞。悲痛之余,关门弟子自勉“守孝三年”,即使所长事务缠身。
同事冯惠涛说,伟平曾将陈先生的话改为“让南开的数学站起来,值得短期的牺牲”,事实上他“牺牲”的已不再是“短期”。
大师走后,数学所搬入省身楼,更名“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蝉联国家自然科学奖,拥有第一支“微分几何”国家级创新群体。面向全球的访问学者计划,让省身楼的黑板上写下来自长江塞纳河的智慧。
同这些一样有目共睹的是——年轻的所长,鬓角间白发骤生。
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说,大师走后的空白和困难,已经过去。
“数学是快事,数学是乐事”——晚年,陈省身为张伟平题了一幅字,把“快乐数学”传给钟爱的学生,又传给学生的学生。
韩飞是其中的一位。他和张伟平对一个困扰后者十几年的问题给出新
的解法,发表在著名的美国《微分几何杂志》上。
在一个清早的睡梦中被电话喊醒,韩飞目睹过张伟平灵感迸发的时刻。“我匆忙赶去,发现张老师在数学所的走廊上走来走去,若有所思。看见我来了,急忙告诉我他的想法,我这才知道他已经思考了一夜。”
接着,这对师徒用一上午的时间讨论那道灵光,午餐桌上仍在继续。时而觉得进展不错,时而又“吊”住了,一会兴奋,一会沮丧。
另一次,两人从下午两点开始计算和讨论,遭遇教学楼停电,但谁也不愿离去,直到夜幕罩住视线。
那一天,在大楼守夜人的吼声中结束。
“惊心动魄”的智力生活和“对数学的热爱”,深深感染了韩飞,他对数学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韩飞提前一年毕业,并以硕士的身份得到中国数学会“钟家庆奖”。张伟平送他出国深造,就像陈先生当年帮助自己那样。
43岁的张伟平,已培养了两位“钟家庆奖”获奖人。他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一部英文专著《陈省身-魏伊理论和威腾形变》,得到陈先生“当为一部名著”的评价。
令韩飞印象深刻的是,张伟平的数学语言总是“精确、简洁而切中要害”,真正文如其人。
“眼高手低”,是张伟平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眼高”是眼界瞄准世界一流,“手低”是勤于基本功夫的训练,“数学总是一步一步算出来的”。
在学生眼中,张伟平充满青春活力且“兴趣爱好与我们相同”。他生性随和,谈吐风趣,对人爱护有加,让人如沐春风。出差带回各色特产,他随手拿到数学所的下午茶与人分享。
下午茶是张伟平等几位教授倡议下,每天的品茗聊天活动。这壶茶欢迎任何人来喝,品的可以是数学,也可以不是。
尽管良师益友,氛围宽松,硕士生徐光博说,同学们都很有压力,“在他门下不能太差”。
远别南开的韩飞,在伯克利的学术讨论会上,常听见有人引用张伟平的工作,每次都使他不禁想起一句天津话——“倍儿有面子”。
张伟平最喜欢的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他对世外高人风清扬传授剑术之道深有同感:“行云流水,任意所之”,数学是没有计划的,也许这正是数学吸引人的地方。
这位院士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数学家每天都是星期天。”
这句话“误导”了很多人。正如在他的书桌上同时发现电影海报、文学期刊和数学杂志,有人就感慨于数学家的轻松惬意。
但与他共事多年的冯惠涛说,此语固然说明张伟平对生活充满热情,也恰表示他的日历从来就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
与天津繁忙的中环线仅有一水之隔,肃穆的南开大学省身楼是一座能让人放慢脚步的建筑。这里有一扇窗,几乎每个深夜都透出灯光。
这样的世界里,即使每天多出八个小时,他仍想按照原有的比例去分配。
伴随着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荣誉时常敲门而来。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是给数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是给数学家的。
“太阳照常升起”,数学家张伟平借用文学家海明威的名篇题目,形容今后的生活。
院士档案
张伟平 数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他生于1964年,1985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同年考入南开数学研究所,1990年自南开公派赴法国留学,1993年博士毕业于巴黎南大学,同年回南开大学任教。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特邀报告。现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issn = {}, doi = {https://doi.org/2008-CAM-17458}, url = {https://global-sci.com/article/78536/%E5%BC%A0%E4%BC%9F%E5%B9%B3%E9%99%A2%E5%A3%AB%EF%BC%9A%E9%9A%8F%E9%81%87%E8%80%8C%E5%AE%89%E5%BF%AB%E4%B9%90%E5%87%A0%E4%BD%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