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CAM-5-22, author = {}, title = {朱作言院士:论文质量评价要看具体引用次数}, journal = {CAM-Net Digest}, year = {2008}, volume = {5}, number = {22}, pages = {5--5}, abstract = {
10月16日上午,由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应以单篇文章的具体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质量,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中科院院士朱作言说,我国论文学术质量的评价,经常以所刊发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指标之一;而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2年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2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实际上,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也有被引用较多的论文。
一些在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物理论文,其平均引用数并不逊于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相当水平的论文,甚至还略高一些。中科院院士王鼎盛比较了中科院物理所3个研究小组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3篇论文与他们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物理评论B》和《物理评论快报》上的12篇论文,发现各类与引用次数相关的数据都基本相当。
“同一期刊的不同论文学术水平差异非常悬殊,所以以单篇文章的有效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质量更合理、更公正。同时不能只看两年影响,应该追求论文的持续影响年限。”朱作言表示,“盲目崇拜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导致了“垃圾”论文产生,更导致大量国内优秀论文外流,给国内期刊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导向的影响,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董事长汪继祥介绍说,去年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达到5000多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期刊大国,但与西方相比,我国科技期刊质量水平差距较大,入选SCI的仅有76种,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只有4.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共17.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8.4%。按国际论文数量排序,高居第二位。
朱作言说,大量的论文在国外“拥堵”,加之所谓的“国籍”歧视,使很多国内的优秀科学家丧失了在国际上的科学发现首发权。建立自己的高水平期刊,有利于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另外,以母语发表的论文更利于科研成果在本民族传播,思维更方便。
“在国家资助下完成的项目更应该有这样的民族责任感!”
“学术论文是科技期刊承担科技创新历史责任的主角,起到繁荣学术争鸣、传播科技知识、积淀科学文化、凝聚专家学者的作用。学术论文质量高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才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说。
}, issn = {}, doi = {https://doi.org/2008-CAM-17269}, url = {https://global-sci.com/article/78722/%E6%9C%B1%E4%BD%9C%E8%A8%80%E9%99%A2%E5%A3%AB%EF%BC%9A%E8%AE%BA%E6%96%87%E8%B4%A8%E9%87%8F%E8%AF%84%E4%BB%B7%E8%A6%81%E7%9C%8B%E5%85%B7%E4%BD%93%E5%BC%95%E7%94%A8%E6%AC%A1%E6%95%B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