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数学奖”颁奖25周年纪念会 六名院士座谈华罗庚先生治学精神

“华罗庚数学奖”颁奖25周年纪念会 六名院士座谈华罗庚先生治学精神

Year:    2017

CAM-Net Digest, Vol. 14 (2017), Iss. 22 : p. 8

Abstract

“华罗庚先生是我的偶像,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他是在讲台上离开这个世界的,可以说是一种最悲壮、最崇高的方式。”第十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文兰说。

22日上午,“华罗庚数学奖”颁奖2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湖南教育出版社举行,6名中科院院士、近10名中国数学界专家学者参与座谈华罗庚先生治学精神及中国数学的新发展。‘华罗庚数学奖’创办之时,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还比较困难。”

作为中国数学会原理事长,杨乐院士在回顾“华奖”创办和第一届颁奖的相关情况时认为,湖南教育出版社能够支持“华奖”可谓是一种“义举”。“华罗庚先生在学生和民众心中,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丰富的数学思想能够激励我们的数学发展。”席南华院士认为,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展示科学家和科学成果值得我们探索,“很多人对数学害怕,但我们用数学思维去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其实数学也可以变得可亲、可爱、可用。”“华罗庚先生是中国计算数学的首倡者,并且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数学人才。”石钟慈院士讲述了自己1955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华罗庚先生任职所长的数学研究所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当时中国正制定和发展第一个科技规划,其中一项是造计算机,计算数学是计算机的重要一部分,华罗庚先生主动承担这项新任务,办计算数学讨论班,使中国的计算数学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了。现在的大数据发展,计算数学是基础,也很适合年轻人去学。”

“‘华罗庚数学奖’是目前国内数学界最高奖,对于数学家来讲是非常崇高的荣誉。”李大潜院士建议,今后的“华奖”评选不能完全在院士圈子中选出,现在的院士越来越年轻化,“华奖”作为一种“终身成就奖”考虑的人选年龄不宜偏低“‘华罗庚数学奖’所考虑的人选不当是数学方面的杰出造诣,教学工作、社会贡献等都是要考虑的范围。”严加安院士认为,“华奖”在数学界很受尊重,评奖所认可的成果并没有太多时间限制,十年、二十年前的成果都可以拿来评奖,关键是获奖者一个综合素质的考量。

“中国数学有自己的长处,但对比发达国家来讲,在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杨乐院士告诉记者,相比于西方国家300多年的数学发展历史来说,中国的数学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在新时代实现“数学强国”的目标,还得要靠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们,踏实工作,刻苦钻研,同时科学家们也要引导年轻人成为有理想、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据了解,“华罗庚数学奖”由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于1991年共同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并于1992年首次颁奖,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届,共25位数学家获此殊荣。在10月21日举行的中国数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中南大学侯振挺教授、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龙以明教授获第十三届“华罗庚数学奖”。

You do not have full access to this article.

Already a Subscriber? Sign in as an individual or via your institution

Journal Article Details

Publisher Name:    Global Science Press

Language:    Chinese

DOI:    https://doi.org/2017-CAM-14330

CAM-Net Digest, Vol. 14 (2017), Iss. 22 : p. 8

Published online:    2017-01

AMS Subject Headings:    Global Science Press

Copyright:    COPYRIGHT: © Global Science Press

Pages:    1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