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4
CAM-Net Digest, Vol. 11 (2014), Iss. 5 : p. 4
Abstract
今年年初,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因在“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摘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让连续空缺3 年的这一奖项再次名花有主。
这是物理所的一项殊荣,更是中国基础研究领域内一次不小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至今,物理所已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千余项;从1978年到2012年,该所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360余项。
这些成果的产生,得益于国家对基础科研的重视和支持,而其背后则是一片滋养创新的土壤。现任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因放弃美国全职正教授的职位,曾一度震惊了美国物理学界。回国第二天,丁洪就投入到了铁基超导的研究当中。此后,他首次在实验上提出了铁基超导体的能隙对称性,解决了这个曾在铜氧化物超导体中被长时间争论的问题。
“放弃美国的科研生活,主要原因是被物理所领导的诚意打动。”丁洪曾说。
丁洪的经历只是物理所招贤纳才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从1994 年中科院实施“百人计划”,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受邀回国,参与到物理所的科研工作中来,并逐渐奠定了物理所的人才基础。
“每个人的工作都很有特点,关键是我们还要相互融合,形成合力。”中科院院士赵忠贤说,坚韧不拔和精诚团结是这个团队的突出特色。
“我们在超导体领域的研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物理所所长王玉鹏的总结道出了铁基高温超导团队成功的秘诀。
2013 年,物理所收获颇丰,一批基础研究成果获评北京市、中科院奖项,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
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兴江是一位设备研制爱好者。回国后,他带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的研制中。那段时间他几乎没发表什么论文。
物理所领导从不用论文指标来衡量周兴江,而且为了保证他的研制项目能按时完成,在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还先预支资金,帮助他尽快开展工作。最终该项目顺利完成。
“作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而不是为了发好文章。”对于现有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赵忠贤始终坚持上述观点。
物理所在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探索,被概括为“重质量不重数量,重影响不重影响因子,重眼前更重未来”。实行之初,这项改革也遇到了一些质疑。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物理所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努力保证评价过程既灵活又严谨,既科学又公正,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You do not have full access to this article.
Already a Subscriber? Sign in as an individual or via your institution
Journal Article Details
Publisher Name: Global Science Press
Language: Chinese
DOI: https://doi.org/2014-CAM-15226
CAM-Net Digest, Vol. 11 (2014), Iss. 5 : p. 4
Published online: 2014-01
AMS Subject Headings: Global Science Press
Copyright: COPYRIGHT: © Global Science Press
Pages: 1